正在拼命为您加载...
癌痛,是许多肿瘤患者最难忍的折磨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患者高达60%~80%,其中1/3为重度疼痛。
癌痛如何控制?
离开医院回到家中,如何安全有效地服用止痛药?
今天,小纽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科邹洪波医生,为大家详解肿瘤患者居家服用止痛药物的5个关键点,帮您走出常见用药误区,守护您的家庭止痛安全。
许多患者认为“不痛就不吃”或“痛厉害了再吃”,这会导致疼痛反复“突破”,需要更大剂量药物才能再次控制,增加副作用风险。
止痛药,尤其是长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需在体内维持稳定浓度时,才能持续发挥镇痛效果。
建议:
严格遵医嘱设定的时间间隔服药(如每8小时、每12小时)
即使当下疼痛不剧烈,也要按时服用维持剂量的药物。
可设定手机闹钟提醒,避免遗忘。
阿片类止痛药的剂量必须由医生根据您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反应进行个性化调整,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爆发痛处理(短时间内突然加重的疼痛)
可按医嘱服用即释型短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即释片)作为“补救”药。记录使用次数和剂量,供医生后续评估。
勿自行停药
突然停用阿片类药物可能诱发严重的戒断症状(如烦躁不安、失眠、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疼痛等)。
勿掰开/嚼碎缓释片
缓释片设计为缓慢释放药物。破坏其结构会导致药物瞬间大量释放,可能引起严重呼吸抑制等危险。
最常见且贯穿始终,预防重于治疗。
从开始服用阿片类药物起,每天服用医生处方的通便药(如刺激性泻药+大便软化剂组合)
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全谷物)
保证充足饮水(每天1500-2000ml)
在身体允许情况下适度活动
主动报告,若2-3天无排便,及时联系医生调整通便方案。
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多数患者会在几天到一周内逐渐耐受。
医生会预防性开具止吐药(如胃复安、昂丹司琼),按医嘱服用。
若持续严重呕吐需联系医生。
初期常见,注意休息,通常在数天内减轻。
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
若持续存在或加重,提示剂量可能过高,需告知医生。
通常发生在阿片类药物剂量快速增加、过量服用或与其他镇静剂联用时。
当呼吸异常缓慢(<8次/分钟)、浅表,嗜睡且难以唤醒,嘴唇/甲床发紫,需紧急处理。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家中若备有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按培训使用
止痛药(尤其是阿片类)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增加风险。
酒精:显著增加镇静和呼吸抑制风险。
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如地西泮、艾司唑仑):增加呼吸抑制和过度镇静风险,危及生命。
其他中枢抑制剂:如某些肌肉松弛剂、抗精神病药、部分抗组胺药。
告知医生所有用药: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感冒药、止痛药)、中草药、保健品。医生会评估潜在相互作用并调整方案。
在家服用止痛药时,除了正确使用,更需要注意管理安全。
药品妥善存放
将止痛药(特别是阿片类药物)锁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儿童、青少年、宠物及他人误取。
记录用药情况
包括每次服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
简单记录每日疼痛强度(0-10分)、性质(刺痛、胀痛等)、对睡眠和活动的影响,以及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和补救药用量。
这是医生评估疗效和调整方案的最重要依据!
及时复诊沟通
按预约时间复诊,即使感觉疼痛控制良好。
出现以下情况立即联系医生:
疼痛控制不佳(按时服药仍疼痛频繁或剧烈)
出现难以忍受的新发或加重的副作用
爆发痛次数显著增加,补救药用量超出医嘱范围
出现过敏反应(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发生跌倒、意识模糊等意外情况
不慎漏服或误服过量药物
许多患者和家属对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存在“成瘾”的恐惧。
医学研究明确显示:
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控制癌痛,成瘾风险极低(远低于1%)。
生理依赖不等于心理成瘾,不应让对"成瘾"的过度担忧阻碍您获得应有的疼痛缓解。
疼痛的有效控制,是您维持尊严、积极配合抗肿瘤治疗的基础。
写在最后:
疼痛无需忍耐,安全用药是关键。
这份指南是您居家止痛的实用工具,但请牢记,您的肿瘤科医生和疼痛管理团队始终是您最坚强的后盾。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疼痛关在门外,守护您在家中的每一份安宁与舒适。